新能源应用技术

2024-06-26

新能源,实现绿色生活!新能源,打造美好明天!新能源,启迪智慧城市!


1. 专业概述

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是以新能源材料为研究对象,利用物理、化学、材料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知识和技术手段,研究新能源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与技术。该专业旨在使学生掌握新能源材料研制、生产、检测和应用所需的理论与技能,满足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的岗位需求。 该专业课程涵盖了新型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风能等新型能源材料的闪蒸法、化学合成法、溶胶凝胶法等各种制备方法,及其物理化学性能及电池工艺流程等知识,学生还将学习新能源材料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包括太阳能发电、清洁汽车、储能系统等多个方面内容。 本专业采用 “校企融合、双线并行、三层递进、特训兜底”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来保障学生的就业率和提高学生的岗位匹配性,实现毕业即可就业的培养目标。

2. 主要课程

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扩展课程及实训课程构成,具体见下图。



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计图


3. 培养目标

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实际需要,适应新能源领域、市场、行业等有关新能源材料应用专业的应用型人才需要,培养面向未来发展,德技并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熟练掌握储能电池和光伏与风力发电机组件制备、封装、检测的知识和技能,能从事动力电池、组件的制备、检测、生产质量控制与管理、生产设备运行维护等岗位工作,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敬业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特别诚信、特别勤奋、特别能干的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4. 就业前景

目前我国新能源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成为最热门的行业之一。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储能电池、新能源发电”人才,目前本专业人才供不应求,大量紧缺。本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可以在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工作,也可以在电力、航天航空、信息、交通等领域的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器件设计及相关管理工作。此外,也可以在通讯、汽车、医疗等领域从事新能源材料和器件的开发、生产和管理的工作。


5. 培养模式


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6. 技能证书


序号

证书名称

序号

证书名称

1

电工证


7

电池制造证


2

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CAD

8

安全工程师


3

Protel应用工程师证

9

新能源汽车/电工操作证

4

风力发电运行检修员

10

注册电气工程师

5

光伏操作工

1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6

新能源工程师

12

汽车工业质量认证



7. 专业负责人介绍



陈忠,专业负责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江西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入选者。分别于2002.06和2008.06获得兰州大学材料物理专业学士学位和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学位。于2013年6月获得南昌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16.12-2017.12美国俄勒冈大学公派访问学者。深圳莱克依特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西华烯新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主持科研项目及横向课题10余项。研究领域包括半导体纳米材料、锂电池材料、MOF材料和石墨烯材料的研究,已发表SCI学术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


8. 技能型大师工作室


杜国平,工作室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获得2004年国防科工委"511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国防科工委委属高等学校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计划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军用863、国防基础研究、国家973、国防重点预研和国防973 子项目、部委各类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才基金等共计15项。2013年受聘航天科工,航天长峰质量技术中心专家,顾问。2019- 2022受聘年同济大学南京新能源动力技术研究院,担任氢能源材料课题组负责人。


核心成员



刘宇,博士,南昌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5年6月获厦门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研究人员(2016.02-2021.11),国家公派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2023.03-2024.03)。现为南昌市光电转换与储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江西省材料学会、江西省能源研究会、江西省物理学会会员。长期从事新型微纳材料的调控设计及其光电转换与储能应用研究,主持和参与10余项国家级、省级基金项目,出版著作2部,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



李旺,客座教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博士毕业于南昌大学材料学专业,浙江大学博士后。具有5年高新技术企业工作背景,独立主持完成多项企业研发项目,具有带队经验;具有联合创业经历,作为负责人完成高性能陶瓷材料及关键零部件设计开发、中试设备评估购置及安装调试、中试线工艺整合;具有5年高校科研背景,具有项目申请和专利撰写的经验,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科学基金”1项及多项市级科研项目;申请发明专利13项;具有校企联合项目的研究经历;具有高级工程师和副教授双职称,积累材料研发、机械加工、材料成型、成本预算等领域相关的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具有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和管理岗位工作经验。


9. 客座教授



董斌,客座教授,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国马凯特大学化学系公派访问学者,主次省部级项目10余项,目前主要从事电催化制氢催化剂及膜电极电解槽的设计以及多能源耦合催化转化基础与应用研究。发表一区学术论文50多篇,H因子63。入选2022、2023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22和2023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成就榜单。担任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专家库专家、国际电化学会会员。




王元,客座教授,博士,河南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焦作市优秀教师,河南理工大学首届三级“太行学者”,河南理工大学杰出青年,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3项,出版著作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100余篇(中科院一区论文10篇)。



简泽浪,客座教授,博士,湖北省第八批“百人计划”入选者。

曾任职于航天晨光(工程师),日本产业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美国休斯顿大学、俄勒冈州立大学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博士后),现今为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研究员。参与或主持科研项目8项,申请专利12项,学术论文46篇,引用2700余次,H-因子27。主要研究领域为钾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开发及全电池设计,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开发,新型锂空气电池电极材料,后锂离子储能电池。   


廖晖,企业导师,福建鸿马汽车检测设备有限公司经理。

福建理工学汽车技术专业,三明农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福建三明林业学校汽车专业,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汽车专业,长乐职业中专学校汽车专业,福清龙华职业中专学校汽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从2009-现今,担任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汽车售后技能竞赛、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新能源汽车维修竞赛裁判、裁判长。


合作企业


航天氢能(上海)



航天氢能(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是由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基于六十年航天电源工程经验和二十余年燃料电池技术积淀,联合上下游优势产业链企业共同发起成立,致力发展成为氢电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引导者和成套设备供应服务商,公司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燃料电池电堆及金属双极板、膜电极组件等关键技术,已建成年产能100MW的燃料电池自动化生产线,产品涵盖1kW到200kW不同系列燃料电池产品,主营业务面向燃料电池汽车、工程机械、发电装备等细分领域,同时涉及航海、航空、航天等特殊领域。



利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利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耕耘在能源中上游产业、致力于清洁能源和海洋经济的多业态国际化工程服务公司,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行者。公司在2003年成立于美国休斯敦,现国内3家子公司,海外4个子公司。公司基于与生俱来的国际化基因,20年来依托可靠的工程技术能力和丰富的工程项目经验,为全球能源公司、油气田作业者以及国内外工程公司提供石油、天然气能源、海上风电、氢能源开发和研究以及各类海洋工程业务咨询、工程设计、项目管理、采办管理和EPCM服务以及各类功能模块化总包EPC交付。业绩已经覆盖中国、东南亚、中东、西非、澳大利亚、墨西哥湾等国家和地区。公司的多个海外特聘专家分别在国家科技部和国家工信部长期担任各类专家,一直活跃在海洋开发的最前沿,为中国的海洋开发创造了多个第一。


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



舜华新能源深耕氢能装备技术20年,已成为细分领域的国内头部企业,专注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氢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关键装备的提供商以及氢能供应生态系统的构建商,核心团队有超过10年的氢能领域技术积累。经过多年发展,舜华新能源已掌握高压氢气处理核心技术,业务领域涵盖氢能、核能和分布式能源,并在制氢(风电光伏的余电制氢EPC业务)方面积极探索。主持科研项目37项,获得科学技术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技术创新奖1项,教育部及上海市奖项2项。

分享